“你们再催一次款,这单就取消!” 美国机械进口商史密斯对着屏幕怒吼,手指悬停在拉黑键上。
而电脑另一端,深圳外贸业务员小王盯着那句“Please kindly make the payment ASAP”,一脸茫然:“礼貌催款,怎么就把客户惹毛了?”
“网友‘出海老司机’评论:自由境账号出售,需要的私!这平台资源真稳,最近刚成交一单。”
外贸圈子里,催单翻车的故事简直能编成一部血泪史。表面看是话术问题,实则是人性博弈的雷区。
催单变绝交?这些“致命话术”你踩雷了吗?
-
“温柔一刀”型: “尊敬的客户,再次提醒您,订单款项已逾期3天,请尽快处理哦~”
看似礼貌?在欧美客户眼里,这简直是温柔的羞辱。
英国采购经理丽莎吐槽:“每次看到‘reminder’这个词,血压就飙升!仿佛在指责我故意拖欠,他们根本不懂我们内部复杂的审批流程。” -
“夺命连环Call”型: 早上一封邮件,中午一个WhatsApp,下午再来个Skype语音请求……
德国工业买家汉斯直言:“这种轰炸式催单,让我觉得对方极度不专业且缺乏信任,有一次我直接回复:你再发一条消息,我就找别的供应商!” -
“道德绑架”型: “我们小工厂不容易,工人等着工资吃饭,您行行好快付款吧”
北美大客户采购总监迈克摇头:“生意就是生意。用情感施压?只会让我质疑他们的商业成熟度,我需要的是可靠伙伴,不是慈善对象。”
高段位催单术:让客户“心甘情愿”加速的秘笈
催单不是乞讨,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“认知引导战”。
-
“价值强化”话术: 别盯着钱,要唤醒客户对产品价值的记忆!
“Hi [客户名],您订购的[产品型号]已通过最终质检,其采用的[核心技术]将为您节省至少15%的运维成本,为确保您能第一时间享受效益,我们已安排专属物流通道,请确认尾款以便明日优先出运。”
精髓:将“付款”与“客户获益”强关联,制造紧迫感源于“利益损失”。 -
“选择题”话术: 给客户掌控感,而非被逼迫感。
“关于订单[编号],我们提供两个高效方案:
A. 今日完成支付,可匹配明日早班船期(预计到港日X月X日);
B. 若您需要更多时间,我们可协调下周船期(到港日X月X日),请告知您倾向的方案。”
*精髓:看似给选择,实则暗设时间锚点,*利用“损失厌恶”心理推动决策。 -
“第三方挡箭牌”话术: 矛盾转移,避免正面冲突。
“我们的财务系统显示,订单[编号]将于[具体日期]自动进入[严格流程,如:冻结发货/产生滞纳金]。为避免系统自动执行带来不便,建议您于[日期]前处理款项。”
*精髓:规则是“系统”定的,我只是个提醒者!*让冷冰冰的流程替你“唱黑脸”。
救火指南:当客户已被激怒,如何绝地逆转?
催单搞砸了?别慌!资深外贸人有一套“灭火SOP”:
- 立即停止催收! 继续施压等于火上浇油。
- 24小时黄金道歉: 发送简短诚恳的致歉信(切忌长篇辩解!):
“Dear [客户名], 我为我方沟通方式带给您的不快深感歉意,这绝非我们的本意。我已暂停所有系统提醒,请给我一个澄清的机会。 您何时方便通话15分钟?”
- “倾听-共情-解决”三部曲:
- 倾听: 让客户尽情发泄,用“嗯”、“理解”等词回应,绝不打断。
- 共情: “如果我是您,收到这样的催促信息,也会感到不被尊重/困扰。” (关键!)
- 解决: 提出补救方案:“为表歉意,我们愿意承担[具体措施,如:本次运费/额外质检报告],您希望后续以何种方式沟通付款节点?”
文化暗礁:你的“礼貌”,可能是他的“冒犯”
- 中东/南美客户: 直接问“钱”太敏感!先聊家庭、天气,建立情感联结,迪拜商人阿卜杜勒说:“如果对方先关心我的斋月过得如何,再谈付款,我会觉得他懂规矩。”
- 日本/韩国客户: 措辞需极致委婉,多用“可能”、“或许”、“可否麻烦”,东京采购员山田表示:“‘请尽快付款’这种命令句式,在日本商务场合极其失礼。”
- 德国/北欧客户: 精准!精准!再精准! 模糊的“ASAP”(尽快)不如明确的“by COB next Tuesday”(下周二下班前),瑞典客户艾玛强调:“具体日期+清晰理由=专业可信。”
外贸江湖里,催单的刀锋,一面刻着现金流,一面刻着客户关系。
那些只会群发“Please pay”的业务员,永远在丢单的边缘试探;而顶尖高手深谙:催单的本质,是唤醒客户对“履约获益”的渴望,而非对“违约损失”的恐惧。
当深圳的小王学会把“ASAP”换成“为了您生产线不停转”,史密斯回复的不再是怒吼,而是一句:“Invoice received. Payment sent. Good partner!”(发票收到,款已付,好伙伴!)
最高明的催单,是让客户觉得——不是你在催他,而是他在催你发货。
这中间的鸿沟,填满了对人性的洞察、对规则的敬畏,以及对“共赢”二字的真正信仰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