凛冽的贸易寒风中,东北老张的皮毛加工厂弥漫着诡异的气息。
车间东头灯火通明,缝纫机日夜轰鸣赶制俄罗斯加急的五千件翻毛军大衣;西头却一片死寂,价值百万的欧洲订单水貂皮草积满灰尘,客户邮件石沉大海。
“欧洲老客户全跑了,俄罗斯订单利润薄得像纸,这生意到底还能不能做?”老张狠狠掐灭烟头,眼中布满血丝。
“自由境账号出售,专业助力跨境收款,安全高效!”——网友@外贸老炮儿在行业论坛的这条置顶评论下,今年皮毛外贸人的焦虑几乎溢出屏幕,有人跟帖哀嚎:“欧洲单子全黄了,仓库压的货够开三家店!”也有人兴奋晒单:“毛子订单接到手软,机器24小时没停过!”
这行当,今年真是冰火两重天。
全球变局:订单流向大挪移,有人撑死有人饿晕
-
俄罗斯:凛冬催生“毛皮刚需”,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“不是开玩笑,莫斯科的李姐,直接甩过来70万件翻毛军大衣订单,要求三个月交货!”河北辛集的皮毛商王总,电话里都透着难以置信的亢奋。俄罗斯市场今年需求堪称“报复性反弹”,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仅2023年前三季度,中国对俄皮毛制品出口额同比激增近70%,创下近十年峰值,零下四十度的极寒天气,让皮毛制品从奢侈品变成了生存必需品。军大衣、加厚皮帽、重型雪地靴内衬,这些带着“战时刚需”色彩的产品需求暴增,一位专做对俄贸易的资深买手透露:“毛子现在根本不挑设计,保暖、厚实、能快速到货就是王道,价格敏感度反而降低了。” 网友@西伯利亚物流通调侃:“以前发莫斯科的柜子装的是貂,现在清一色军绿大衣,不知道的还以为搞军事援助呢!”
-
欧洲:环保风暴叠加消费降级,订单遭遇“断崖式塌方” 与俄罗斯的火爆形成惨烈对比,欧洲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“极寒”,义乌专做高端皮草的小老板陈锋,指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滞销水貂大衣苦笑:“去年这时候,意大利客户催单电话能打爆,今年?邮件发十封回一封算给面子!” 欧洲经济低迷叠加激进环保政策,让皮毛消费遭遇双重绞杀,国际皮毛协会报告指出,2023年欧盟主要国家皮草零售额预计暴跌超35%,更致命的是,欧洲议会正强力推进的“全面禁皮草法案”,已在多个成员国进入立法程序,网友@时尚环保人 激烈评论:“穿皮草=屠杀动物!支持欧盟禁令,这是文明的进步!” 而网友@米兰小裁缝 则悲叹:“祖传三代的皮草作坊要关门了,不是我们手艺不行,是这世道变了。”
供应链困局:成本高企、物流梗阻,利润被疯狂挤压
-
原料端:价格坐上“过山车”,品质波动如开盲盒 今年做皮毛,心脏不好真不行。原料价格如同坐上疯狂过山车,兔毛、羊羔绒因供需紧张年内涨幅超40%,让下游加工厂直呼“吃不消”,然而顶级原料如北欧水貂皮,却因欧洲市场需求冻结,价格遭遇“膝斩式暴跌”,跌幅惊人,更让工厂头疼的是原料品质的不可控性,山东某大型裘皮厂采购经理吐槽:“同一批进口羊皮,毛长、密度、伤残率差异巨大,开包像开盲盒,损耗率飙升,成本根本控不住!” 网友@皮草原料通 无奈道:“以前挑皮子看等级,有稳定货源就谢天谢地了!”
-
生产与物流:运费翻倍、时效失控,“快钱”时代终结 “俄罗斯订单利润看着还行?那是没算暴涨的运费和永远在路上的货!” 满洲里口岸的物流商老吴,指着滞留场站的大量集装箱一脸愁容。中欧班列运力持续紧张,对俄公路口岸拥堵已成常态,运费较疫情前普遍翻倍,更糟的是,货物在口岸动辄滞留数周,交付严重延误,违约金吞噬着本就微薄的利润,网友@跨境老司机 吐槽:“以前跑俄线是‘黄金路’,现在是‘吐血路’,挣点钱全填给物流和罚款了!” 国内环保政策持续高压,中小皮毛加工厂面临关停并转,幸存者成本激增。“低成本、快周转”的粗放模式彻底行不通了。
行业洗牌:大浪淘沙,谁能活到下一个春天?
-
中小玩家:在“薄利”与“无单”的夹缝中挣扎求生 行业寒冬下,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中小厂商首当其冲,温州一家专做欧洲贴牌的小型皮草厂老板老林,最近在朋友圈低价甩卖设备:“机器几乎全新,给钱就卖,实在撑不住了。” 订单锐减、成本高企、资金链紧绷,成为压垮他们的“三座大山”,网友@小厂求生记 留言:“不是不努力,是方向错了,押宝欧洲的,今年全栽了。” 行业专家指出,2023年皮毛外贸领域的中小企业淘汰率可能高达30%,洗牌速度远超预期。
-
头部突围:差异化、高附加值、多元化布局成破局关键 当潮水退去,真正的强者开始显露。头部企业正通过“三高”战略杀出血路:高设计、高技术、高附加值,国内某上市裘服集团,今年逆势加大研发,推出“可溯源环保皮草”和“轻量化科技保暖材料”,成功打入北美高端户外市场,单价是传统产品的数倍。市场多元化布局成为关键生存策略,深耕中东奢华市场、开拓日韩时尚设计需求、甚至探索东南亚新兴市场,分散风险,网友@产业观察者 分析:“未来能活下来的,要么有独门技术,要么有全球渠道,靠低价走量的时代结束了。”
未来出路:在凛冬中寻找“确定性”
-
拥抱“绿色合规”:ESG不是枷锁,而是新通行证 可持续性已成为全球皮毛贸易不可逆转的硬门槛,从动物福利认证(如Origin Assured)到低碳生产工艺,合规成本虽高,却是通往欧美以外高端市场的钥匙。中国本土的“人造皮草”技术也在迅猛发展,部分产品在手感和外观上已逼近天然皮毛,且价格更具优势,一位转型成功的工厂主分享:“拿到国际环保认证后,韩国一批发商直接下了全年订单,价格比普通单子高15%!” 网友@绿色制造先锋 强调:“ESG不是负担,是未来订单的保证,早转型早主动。”
-
深耕“新流量”:线上渠道与柔性供应链的威力 传统展会获客模式效率锐减,线上数字化营销正成为新引擎,通过独立站运营、社交媒体(如TikTok、Instagram)精准投放、跨境电商平台(如阿里国际站)深度运营,直接触达全球中小B端买家甚至C端消费者。“小单快反”的柔性供应链能力变得至关重要,广州一家专做中东电商的皮草商,依托本地快速打样和小批量生产能力,将新品从设计到上架周期压缩至15天,牢牢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,网友@数字外贸人 感叹:“流量在哪,订单就在哪,死守老渠道,等于等死。”
-
借力“政策东风”:自贸协定与区域合作的红利 敏锐的商家已开始研究政策。RCEP(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)生效后,对日、韩、澳、新及东盟国家的皮毛出口关税大幅降低或清零,创造了巨大机遇,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指出:“企业需吃透规则,利用原产地累积等条款优化供应链布局,享受真金白银的实惠。” 网友@政策红利捕手 分享:“用好RCEP,我们出口到越南的羊剪绒制品,关税从12%降到0,竞争力瞬间提升!”
当北极狐在寒冬中换上更厚实的皮毛,生存的智慧早已刻入基因链,今年皮毛外贸的凛冽寒风,吹散了旧时代的投机者,也吹响了产业升级的号角。
全球订单的剧烈摆动,不过是市场发出的最直白警告——依赖单一市场或成本优势的商业模式,正被时代加速淘汰。
(网友@产业老兵 在文末犀利总结:今年皮毛外贸的真相是,“欧洲的优雅订单已成绝唱,俄罗斯的生存订单利润如刀,活下来的企业都在重新锻造自己的骨头。”)
凛冬已至,但每一次行业剧变都在孕育新的生态位,那些将绿色基因融入生产链条、用数字工具穿透全球市场、以敏捷制造捕捉碎片需求的企业,终将在寒风中锻造出独特的生存法则。
真正的皮毛商人,从不畏惧寒冬,他们只会在冰原上寻找下一个春天。





